2018年9月20日星期四

CCK8促进DCs向淋巴结实质的引流以启动过敏免疫反应


  • 作者
  • 背景
    • 成熟树突状细胞(DCs)的向引流淋巴结(draining lymph node, dLN)的迁移主要依赖CCR7
    • 在过敏原暴露后CD301b+ DCs需要向dLN迁移,这些向dLN迁移的CD301b+ DCs对于Th2的分化是不可或缺的
  • 结果
    • 过敏原暴露后CD301b+ DCs的CCR7表达没有显著上调,而是依赖另一个趋化信号CCR8
      • CCR8和它的配体CCL8介导CD301b+ DCs离开被膜下淋巴窦(subcapsular sinus, SCS)进入淋巴结实质
    • 过敏原暴露后,滤泡间的CD169+SIGN-R1+巨噬细胞产生CCL8,CCL8在CCL21的协同下依赖Src激酶促进CD301b+DC迁移
    • 在CCR8缺陷小鼠,CD301b+DCs滞留SCS,不能进入LN实质,导致Th2分化缺陷。
  • 结论
    • 本文阐释了一种通过LN CD169+SIGN-R1+巨噬细胞且依赖CCR8调节的DC亚群迁移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机制。

2018年7月18日星期三

角膜树突状细胞功能失调和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常常导致角膜和皮肤的神经性溃疡;然而,对于这些并发症的分子机制目前了解很少。

在本项研究中,作者采用创伤后的神经退化和再生作为研究模型,验证了糖尿病负向的影响DC群落和浸润,导致DC-神经交互紊乱和DPN。在链脲霉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未创伤角膜感觉神经密度和上皮内DC数量均有显著下降。在创伤的角膜中,糖尿病小鼠神经再生显著延迟,并且DC细胞浸润数量也显著减少,而这些DC细胞是纤毛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主要来源。

在正常小鼠,中和CNTF回引起神经再生迟缓。而无论是糖尿病小鼠还是DCs敲除的正常小鼠,应用外源性的CNTF都可以加速神经再生。

除此之外,在正常角膜中阻断CNTF的特异性受体CNTFα会诱导神经退化和再生迟缓。应用可溶性的CNTF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糖尿病抑制感觉神经末梢及神经末梢的再生。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DC介导的感觉神经分布和再生主要是通过CNTF发挥作用的,糖尿病将会减少未创伤和创伤角膜组织中DC细胞数量,这将导致CNTF的数量的下降和感觉神经的分布和再生障碍。

doi:10.1172/JCI85097. 


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

CXCR7协助单核细胞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细胞

人类单核细胞可以按照CD14CD16的表达水平分成3个亚群,分别是

       1CD14+CD16-

       2CD14+CD16+

       3CD14-CD16+

其中第一个亚群传统上认为是促炎的,第三个亚群传统上是抗炎的。对应小鼠的Ly6Chighly6Clow。第二个亚群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状态,近似于小鼠体内某些文章提到的Ly6Cinit,本文研究采用的就是第二个亚群。

HIV患者颅内包括CXCL12在内的趋化因子表达增加,这些增加的趋化因子将会引起CD14+CD16+的单核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这些细胞的进入导致病毒累积、神经炎症和神经损伤。并最终导致HIV相关的神经认知紊乱。尽管抗病毒治疗已经显著改善了HIV患者的生存,但其并未对广泛存在的认知障碍进行有效治疗,这些认知障碍依然影响着超过50%的感染患者。目前方案既不能有效的改善认知障碍,也不能阻止CD14+CD16+单核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正是基于这些现状,研究者期望探讨CXCL12的受体CXCR7是否在CXCR7上表达,CXCR7的小分子拮抗剂CCX771能否阻遏CD14+CD16+单核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研究者首次发现CD14+CD16+单核细胞表达CXCR7,这提示后者可能是减少CD14+CD16+单核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干预靶点。研究证实CD14+CD16+单核细胞向低稳态的CXCL12迁移而非数量更加庞大的CD14+CD16-单核细胞或者T细胞。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表达CXCR7CD14+CD16+单核细胞数目增加。

未感染的个体和HIV患者中都发现CXCR7的拮抗剂CCX771减少了CXCL12介导的CD14+CD16+单核细胞趋化迁移。

据此,可以推测CXCR7是阻遏CD14+CD16+单核细胞进入中枢系统的潜在干预靶点,并可以减少神经炎症反应、神经损伤以及HIV相关的神经认知障碍。本研究也提示CCX771可以减少CD14+CD16+单核细胞介导的其他系统炎症紊乱。

J.Leukoc.Biol.102:000-000;2017


2018年7月13日星期五

小鼠自主神经系统通过激活角膜局部定居的巨噬细胞调节炎症和创伤后的上皮再生

角膜创伤后的炎症和上皮再生对于视觉功能的维持和防止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然而,关于这一过程的内在调节机制目前知之甚少。

在本研究中发现,干预自主神经系统(ANS)可以调节炎症和创伤修复的过程。激活交感神经抑制上皮化,但是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内流和炎症因子的释放。相反的,激活副交感神经层促进再上皮化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内流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D64+CCR2+巨噬细胞优先表达β2去甲肾上腺素受体(β-2 AR),而CD64+CCR2-巨噬细胞优先表达优先表达α7-N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创伤后,局部应用β-2 AR激动剂能进一步增加CD64+CCR2+巨噬细胞中促炎基因的表达,而应用α7nAChR则以可以增加CD64+CCR2+巨噬细胞抗炎因子的表达。

自主神经系统和局部巨噬细胞亚群之间的交互对于角膜创伤修复是必须的。干预创伤角膜ANS输入可能代表了治疗创伤修复的一个新方法。

https://doi.org/10.1038/s41385-018-0031-6


2018年7月12日星期四

随便说说20180712

1、冯小刚和刘震云真不要脸。
2、当年《手机》影射崔永元这事是尽人皆知的。冯小刚没文化,刘震云不知道什么叫影射?所有的细节都吻合都不只是吻合了,连CCTV9的纪录片都不敢保证所有的细节都吻合。原以为崔永元嘲笑刘震云不要脸有点过分呢,这么看起来还真是恰如其分。
3、冯小刚和刘震云是同进同退,应该是商量过的。不知道晚上玩徐凡的时候二人是否也捅进同退?
4、方舟子也因为这是闹腾的格外欢实,是怀着夙怨的,而且颇有一点敌人的敌人就是他的朋友的意思。
5、崔永元闹的这么厉害,会赔本赚吆喝?
6、没去电影院看过药神,不是看不上他们,冯小刚拍不出来好电影,徐峥就有可能了?吴京就有可能了?豆瓣的评分有时候非常跟风的。这帮笨蛋废物卖萌、撒娇、骂大街是可以的,拍电影?还是算了吧。

迷走神经传出支刺激钝化NF-κB激活进而发挥缺血性休克的保护作用

研究背景
电刺激迷走神经传出支是否可以抑制NF-κB的激活和缺血性休克下游的炎症级联反应
方法和结果
大鼠行双侧迷走神经切除术或者模拟手术作为对照。间歇性抽取血液直至动脉压力降低至34~40mmHg,这种方法可以诱导缺血性休克。
应用电脉冲刺激迷走神经末端可以增加生存时间,显著的恢复血压,抑制IκB活性丧失,钝化扩增的NF-κB活性,减少肝TNFα mRNA并且减少血浆TNF-α。松达氯铵(chlorisondamine)是一个尼古丁受体拮抗剂,应用该药物可以拮抗迷走神经刺激产生的这些作用
结论
副交感神经抑制NF-κB
大脑通过副交感神经的这种功能抑制肝脏NF-κB激活,并调节急性缺血性休克时的炎症反应。

2018年7月11日星期三

IL-4受体α在骨髓衍生呈现微信细胞激活和肾纤维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肾纤维化是进行性慢性肾病的一个共同特征,骨髓衍生的成纤维细胞对肾纤维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骨髓衍生成纤维细胞的激活的信号机制目前并不明确。
本文中,作者从体内体外两部分进行了研究。
首先,基于两种肾纤维化模型检测了IL-4Rα在髓成纤维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和野生型小鼠细相比IL-4Rα敲除小鼠肾组织中集聚了较少的骨髓来源成纤维细胞和即呈现为细胞。IL-4Rα缺陷抑制了α-SMA、细胞外蛋白基质的表达和肾纤维化的发展。不仅如此,IL-4Rα缺陷也抑制了肾STAT6的激活。此外,研究者野生型小鼠进行了IL-4Rα敲除小鼠骨髓抑制手术,术后小鼠肾组织中髓成纤维细胞数量下降,肾纤维化程度下降。
其次,在体外研究中发现,IL-4激活STAT6并且进一步刺激αSMA和骨髓单核细胞纤连蛋白表达。当敲除IL-4Rα后,IL-4的这些生物功能不复存在。
因此,IL-4Rα在骨髓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致细胞外基质和纤维化的增加。IL-4Rα/STAT6信号通路可能是肾纤维化的一个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PMID:28739140

2018年7月9日星期一

小米破发②

1、小米上市首日即破发,甚至一度下跌达6%,情理之中。有人觉得小米的定价是合适公道的。可是市场上估值怎样才算合理?全世界靠估值赚到钱的也不过就是巴菲特一人,可见估值是多么复杂一世情。

2、相比较于估值,我倒更在意小米产品是否好用。到目前为止小米的东西用过不多:手机、插座、摄像头、体重秤、盒子。很遗憾,没有一个产品让我觉得物有所值。一个公司如果所有的产品都不能做到物有所值,那么这个公司的股票我觉得也很难物有所值了吧。

3、很有一些评论以为Vivo之流只会做广告,明星代言,然后靠渠道取胜。这种评论固然没有问题,可是那些大众认可的"高科技"公司果然更好?至少在我印象里的小米、华为和大家所谈论的不一致。生产了一堆烂产品又算得上哪门子创新呢?

4、我常常觉得消费者是可以诱导的,就像一些饭店常常排大队,就会让我想起小米、华为之流。

5、相比较于小米破发,我更期望看到华为破发。当然,也可能任正非老谋深算,根本就不上市,毕竟一上市神话就被戳破了。


小米破发

小米上市首日破发就知道为啥华为这样的嘴炮大王不上市了,任正非毕竟是老狐狸了,比雷军老辣的多,一不小心任正非内裤都跌没了咋办?

2018年6月19日星期二

脾脏作为机体单核细胞储藏库的功能(一)


白细胞是创伤或者感染后机体对自身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成员。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作为白细胞的一个家族成员,也会在向炎症部位进行迁移
目前认为单核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亚群,分别是Ly6ChighLy6Clow。其中Ly6Chigh的单核细胞亚群是炎症性的,它们可以迁移到病变部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在外周的累积也会导致慢性疾病。而Ly6Clow单核细胞则主要在脉管系统内巡逻,它们正常定位于正常部位也可以在炎症部位,主要参与脉管系统的修复和炎症的消散。
然而,哈弗大学的儿一样研究显示,在心梗坏死区所累积的Ly6Chigh单核细胞细胞的数量远远超过它们在脉管系统中的数量。这个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好奇,是否存在一个骨髓之外的单细胞蓄水池,可以容纳迅速发生的炎症所需要的单核细胞?
基于这个推测,研究人员对全身多个潜在的有单核细胞细胞蓄积可能的组织进行了筛选。筛选按照一下条件:首先,单核细胞表达CD11bCD115,其次不表达或者低表达CD90B220CD49bNK1.1Ly6G,最后还需要低表达F4/80CD11C以及MHC-I-A
研究人员筛选了脑、心脏、肠道、肾、肺、肌肉、胰腺和脾脏,结果发现脾脏中有大量符合上述条件的单核细胞,并且脾脏中两个单细胞亚群的比例和血液中完全一致。
当然,仅仅根据上述表面标志物确认脾脏是机体中单核细胞的蓄水池似乎还稍显草率。传统上我们认为脾脏主要参与清除老化的红细胞、促进机体的铁离子循环、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在失血性休克后供应红细胞。而储藏单核细胞的功能似乎并不显于报道。同时,传统上也认为单核细胞和谱系后代在居留定位的基础上并不相同。单核细胞被认为是循环的,而巨噬细胞和DCs才是组织居留和固着的。
为了谨慎起见,科学家们进一步对脾脏中的这些“单核细胞样细胞”和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从形态学、转录谱以及功能上进行了对比,并确认了它们单核细胞的身份,也初步确认了脾脏的单核细胞储藏库的作用。

2018年4月12日星期四

小鼠中性粒细胞在静息和激活状态下的基因表达:暗示新功能和调节通路

小鼠中性粒细胞在静息和激活状态下的基因表达:暗示新功能和调节通路

美国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不同状态的中性粒细胞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分别选取静息状态外外周循环中未收到任何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和系统性炎症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进行研究,其中系统性炎症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又包括3类分别是:

l  血清移植诱发的关节炎(Acid-induced Peritonitis

l  硫胶质诱导的腹膜炎(Thioglycollate-induced Peritonistis

l  尿酸诱导的腹膜炎(Uric acid-induced peritonitis

与此同时,作者也分析了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表达的基因比其他白细胞要要少,并且和翻译相关的基因下调尤其显著。此外,作者在本研究中还识别出了一部分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基因,尤其是三种尚不清楚功能的基因:Stfa2/1,Mrgpr2aMrgpr2b。作为一个高通量的分析,作者当然也比较分析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上调的基因,并且有几个新的发现,这些上调的基因可以包括以下几类

1.   和合成以及谷胱甘肽利用相关的基因高表达

2.   和吞噬以及修饰后脂质体代谢有关的基因高表达,  尤其是硫胶质激活的细胞中更加显著

3.   Nr4a家族的转录因子高表达,这种高表达只发生在血清移植诱发的关节炎中

4.   对于前列腺素合成和白三烯反应重要的基因高表达,尤其是在尿酸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中表达更加显著

5.   其他高表达基因包括:凋亡、对微生物产物反应、NFkB家族成员以及他们的调节因子和MHCII等相关基因,这些因子的上调和其他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作者根据ImmGen的这些数据提出了一个模型,该模型用于推断中性粒激活过程中表达改变基因的功能。在所筛选到的64个调节基因中,预测Irf5对于通过TLR9刺激后表达的IL-10IP-10MIP-1αMIP-1βTNFα至关重要。

    本文提供的这些数据及其分析不仅提供了一套中性粒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谱,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关于其功能预测模型的附加假说。

原文地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