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星期三

档案袋,拆不得!

既然拆不得,既然这么重要,那为什么要给个人呢?

这是一个你永远都不知道里面记录了什么东西的黑匣子。

档案袋,拆不得

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档案属于机密文件,只有拥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才能将档案拆开查验以及将档案审核密封,没有档案保管权限的单位以及个人是不允许将档案拆封的。如果有个人或者单位不遵守相关规定私自拆封,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可以拒收相关档案,因为档案的不稳定性因素太多了,无法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023年6月8日星期四

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串扰协调炎症粘膜中的中性粒细胞募集

中性粒细胞(PMN)动员到损伤部位对宿主防御至关重要,需要经内皮迁移(TEM)。TEM涉及与血管内皮细胞(EC)的几个经过充分研究的顺序粘附相互作用;但是启动或终止此过程的原因尚不清楚。
在本文中,作者描述了他们认为的一种新机制。血管相关巨噬细胞(VAM)通过局部相互作用启动EC反应以形成ICAM-1热点,以支持PMN TEM。通过CX3CR1-EGFP巨噬细胞报告小鼠中LPS诱导的发炎肠道进行实时活体显微镜检查(IVM),辅之以整体组织成像和流式细胞术,我们发现巨噬细胞血管联合对于启动PMN-EC粘附相互作用、PMN TEM和随后在肠粘膜中积累至关重要。固有层和血管壁中*抗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Anti-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CSF1R)* 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耗竭导致消除了阻碍PMN-EC相互作用和TEM的ICAM-1热点。从机制上将,使用人类临床标本,TNFα敲除巨噬细胞嵌合体、TNFα/TNF受体(TNFR)中和、多细胞巨噬细胞-EC-PMN共培养表明,巨噬细胞衍生的TNFα和EC TNFR2轴介导了这种调节机制,并且对于PMN穿越内皮细胞是必须的。
因此,本文的研究确定了巨噬细胞调节发炎粘膜中中性粒细胞迁移的临床相关机制。
文献来源:[这里](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261911/)

糖尿病通过改变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加剧链尿佐菌素诱导和db/db小鼠的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

目的: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更高,而且往往更严重。本研究旨在研究高血糖对两种糖尿病小鼠模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和db/db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由铜绿假单胞菌(Pa)引起的细菌性角膜炎的影响。

方法:通过确定引起感染性角膜炎所需的接种物来评估角膜对Pa的敏感性。使用TUNEL染色或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死亡或垂死的细胞。特异性抑制剂用于评估细胞死亡调节剂在Pa角膜炎中的作用。使用定量PCR分析细胞因子和Treml4表达,并使用小干扰RNA技术确定Treml4在角膜炎中的作用。 结果:与正常(NL)小鼠需要10000次接种相比,DM角膜发展为Pa角膜炎所需的接种量显著减少,T1DM角膜需要750次接种,2型糖尿病角膜需要2000次接种。与NL角膜相比,T1DM角膜具有更多的TUNEL阳性细胞和更少的F4/80阳性细胞。磷酸半胱天冬酶8(细胞凋亡)和-RIPK3(坏死性凋亡)染色分别在NL和T1DM角膜的上皮层和基质层中更强烈。在NL和T1DM小鼠中,Pa角膜炎通过靶向Caspase-8得到增强,并通过RIPK3抑制得到预防。高血糖抑制IL-17A/F并增强IL-17C、IL-1β、IL-1Ra和TREML4,其下调通过抑制坏死性凋亡保护T1DM角膜免受Pa感染。RIPK3抑制可阻断db/+小鼠的Pa感染,并显著降低db/db小鼠角膜炎的严重程度。 结论:高血糖通过使细胞凋亡向坏死性凋亡倾斜儿加剧B6小鼠的细菌性角膜炎,预防或逆转这种转变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患者微生物型角膜炎的辅助疗法。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279395

2023年6月6日星期二

胸膜腔线虫感染期间Th2细胞控制单核细胞向组织驻留巨噬细胞分化

最近组织驻留巨噬细胞生物学的革命主要源于在C57BL/6小鼠中进行的研究

在本文中,作者使用C57BL/6和BALB/c小鼠分析胸膜腔中的免疫细胞。与C57BL/6小鼠不同,BALB/c小鼠初始组织驻留大腔巨噬细胞(naive tissue-resident large-cavity macrophages, LCMs)未能完全实施组织驻留计划。在感染胸膜寄生线虫后,这些预先存在的差异随着C57BL/6中发生的LCM扩张而加剧,但在BALB/c小鼠中则没有。虽然感染推动了两种菌株的单核细胞募集,但只有C57BL/6小鼠的单核细胞能够有效地整合到驻留池中。单核细胞到巨噬细胞的转化需要T细胞和IL-4Rα信号传导。向组织驻留的转变改变了巨噬细胞的功能,而GATA6+组织驻留巨噬细胞是宿主抵抗线虫感染所必需的。

因此,在组织线虫感染期间,Th2细胞控制驻留巨噬细胞的分化途径,这决定了感染的结局。

文献来源: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3.02.016

Sestrin3通过抑制TGFβ信号转导预防小鼠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Sestrin3于是sestrin蛋白家族三成员。Sestrins与抗氧化应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和雷帕霉素信号转导的哺乳动物靶标以及代谢稳态有关。然而,之前尚未研究过Sesn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中的作用。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生成了Sesn3全身敲除和肝脏特异性转基因小鼠,以研究Sesn3在饮食诱导的NASH中的肝功能。仅经过4周的饮食治疗,Sesn3基因敲除小鼠就出现了严重的NASH表型,其特征是肝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引人注目的是,在用NASH诱导饮食喂养8周后,Sesn3转基因小鼠在很大程度上又到了NASH发展的保护。转录组学分析显示,多个细胞外机制相关过程被上调,包括TGFβ转导和胶原蛋白生成。进一步的生化和细胞生物学分析表明显示了Sesn3在TGF-β受体和Smad3水平上对TGF-β-Smad通路的关键控制。首先,Sesn3通过Smad7相互作用抑制TGFβ受体;其次,Sesn3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胞质滞留直接抑制Smad3功能。

结论:Sesn3通过抑制TGF-β-Smad3信号转导,是细胞外基质和肝纤维化的关键调节剂。

文献来源于[这里](https://aasld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hep.30820)

2023年6月5日星期一

p53介导SESTRIN2信号通路在人脐静脉内皮中PEDF诱导的自噬调节

自噬是一种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细胞质成分通过该过程被输送到溶酶体中进行降解。报道显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与自噬有关并可诱导p53表达;然而,PEDF与内皮细胞自噬相关的机制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PDEF-p53-sestrin通路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之间的关联。

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查PEDF诱导的自噬。在PEDF处理之前构建p53 siRNA和Sestrin2 siRNA并转染到HUVEC中。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评估LC3I、LC3II和p62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使用qPCR确定p53和sestrin2的mRNA水平。雷帕霉素机械靶标(mTOR)的调节由p70S6激酶和4E-BP1蛋白的表达水平反映,后者可以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进行检测。

研究发现,PEDF可以通过依次诱导p53和Sestrin2表达来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相反地,p53 siRNA消除了PEDF对sestrin2的诱导。此外,p53 siRNA和sestrin2 siRNA可以减弱PEDF诱导的HUVEC自噬。mTOR的抑制可能是PEDF诱导自噬的机制,因为p70S6K和4E-BP1磷酸化水平在p53 siRNA处理组和sestrin2 siRNA处理组中显著上调。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PEDF可能通过诱导p53和sestrin2表达并抑制mTOR表达来触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自噬;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加深对包括癌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疾病的了解。

文献来源于[这里](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id/3117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