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日星期五

似曾相识的别来无恙

初看,别来无恙感 觉不错,颇有小生我当年的梦想的意思。以信息为媒介,搞SNS,建立关系。这个模型中成功的有豆瓣 ,不死不活的有大众点评网、口碑网,死掉的有贝壳。基本上别来无恙的感觉就是别来无恙贝壳。
因为所选择的信息的不同,豆瓣不需要搞几个导演来讲《功夫之王》应该怎样赏析,网友之间见解的差异化构成了豆瓣世界精彩的根源,这种差异化又导致了无休无 止的扎堆聊天KILL TIME,更牛的是就样的KILL TIME的过程中还能让人家的觉得很高雅、很情调。甚至在贝壳这种情形也可以出现,问题是当一个问题一旦涉及了自然科学似乎这种多样性的可能就会变小了。 你会和一个人热烈的讨论当物体不受力的时候会否直线运动么?讨论人类是上帝造的还是进化来的么?因为这种问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发烧了就退烧,仅此而已。 讨论什么呢?相似的情形是,当年在贝壳上都是IT人士,都是专家,就没有看到有为了买电子产品去做咨询的人。在这个问题上WEB2.0的这帮意见领袖们的 意见很有意义,怎样商务话呢?当然贝壳因为被资本拖累而死是另外一个问题。
不过这回和上次的问题正好相反,这回也是一群挨踢人士,不过这回他们不是专家了,而是完完全全的外行。于是乎就看见一篇篇分享来的文章。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去三九健康网呢!?至少那里有专业的或是一知半解的编辑。
和贝壳的遭遇相比,贝壳若不被资本拖累,加以时日还是有可能忽悠来一群消费者,并最终走向电子商务活下来的。毫无疑问,别来无恙的用户粘性将高于贝壳,毕 竟同病相怜嘛!问题是这种讨论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形成购买?再被垄断了得渠道上,医生会愿意来这里玩?还是医院愿意来这里玩?
在陈竺们愿意放弃某些既得利益集团利益之前是不会有什么机会的!

没有评论: